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年高中政治 10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限娱令”升级”问题?素材

2013年高中政治 10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限娱令”升级”问题?素材_第1页
1/2
2013年高中政治 10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限娱令”升级”问题?素材_第2页
2/2
如何看待““限娱令”升级”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日前,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做好 2014 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正式曝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这份被业界称为“加强版限娱令”的通知中,2013年火爆荧屏的引进模式类节目和歌唱选拔类节目称为调控要点——卫视每年新引进的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超过 1 个,不得在黄金时间段播出;每季择优选择一档歌唱选拔类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在打击形态雷同和创新不足的同时,“加强版限娱令”鼓励创新并丰富节目类型——重要节假日期间,每天电视晚会不超过 3 台;每天至少播放 30 分钟的国产纪录片或少儿节目;卫视频道的经济、文化、科教、生活服务、对农节目的播出比例不得低于总时长的 30%。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限娱令”升级”问题?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次出台政策都会引发轩然大波,此次“加强版限娱令”的曝光同样如此。不少人批评这种政策未经调研便匆忙出台过于随意和儿戏;也有人批评此类政策是“隔靴搔痒”和“头疼医脚”;更多人认为电视节目的存亡应当有遥控器——观众的喜好来决定,而非政策引导。 由市场竞争决定电视节目的存亡,政府不应当过多干预,听起来确实很美。但实际上,中国电视台国有国营,既不同于欧洲、日本的公共服务体制,也不同于美国的私营商业体制;它一方面向市场“讨饭吃”,另一方面依赖于国家提供资源与支持;一方面依赖影响力和收视率获取盈利,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提高公共知识水平、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社会职能 作为受众最多、影响最大的文化形式,电视也必然承担着内容创新的重任。 然而,在收视率成为电视行业唯一流通的货币当下,国内电视台的商业属性成了天性,而社会公共属性只是“不能脱缰”的缰绳。为收视率,全国大大小小电视台从山寨模仿到引进版权,几乎年年重复蜂拥而上且同质化竞争的套路;从答题、相亲、选秀到唱歌,观众的电视时间几乎被同质化的娱乐包围。2013 年的戛纳电视节上,中国电视人如游客疯狂抢夺名牌包一样疯狂抢购国外节目版权的一幕曾经让国际同行瞠目结舌;从春季开始的歌唱比拼类节目,层出不穷大同小异,不少观众感觉烦不胜烦;中秋、新年、元旦各种晚会扎堆儿,演员片酬依次攀比上涨——作为联合掌控的国家机构,一档节目成本的考量并非排在第一位。 无论是此前的“限娱令”还是现在的“加强版限娱令”,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都是在试图拉一拉这毫无紧绷感的缰绳。可以说,要求提高纪录片和少儿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年高中政治 10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限娱令”升级”问题?素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