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 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生版)(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与意义?2、了解孔子 孟子 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三)宋明理学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概况?(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列举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高考报告---明确高考形势本专题属于古代中国思想史部分的知识,其实就是贯穿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来讲的,注意这几个时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部分,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2012 年山东文综,2012 年海南历史,2012 年上海历史)西汉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宋明理学(2012 年新课标全国文综,2012 年海南历史)和明清时期的新儒学(2012 年广东文综),2012 年浙江文综主观题涉及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2012 年广东文综主观题涉及到宋明理学与明清新儒学,2012年天津文综涉及到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通过高考题可以看出,一般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涉及,主观题题目算是基础,只要在复习过程中,全面把握,构建好知识网络这一专题的考题是不难的。知识网络:---先总(一) 中国古代思想的源头: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家,老子开创道家)(二) 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时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三) 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次改造:西汉时期(确立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四) 中国古代儒学的改良与统治地位的巩固:从魏晋三教并立——宋明理学(五) 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明清时期(批判与继承)考点详解---后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2、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3、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4、思想文化:“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5、阶级关系:“士“阶级的活跃和受任用;(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儒家:(1)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评价:①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2)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