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语文文本解读:谈《陈情表》的“事”、“情”、“理” 《陈情表》采用了融情于事、融理于情的艺术手法。这一艺术手法存在着一个“事”“情”、“理”的层进关系,因为没有“事”就没有“情”,没有“情”就没有“理”。如果说“事”是土壤,那么“情”就是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大树,而“理”就是大树上所结的果实。然而,在实际的评论分析中,人们论及最多、最深的是其“情”,而对其“事”,特别是其“理”很少作深入探讨。《陈情表》陈了几件事?其“理”的充足性如何?孝的理和忠的理孰轻孰重?这些都是本文需要关心的问题。 一、《陈情表》的六件“事” 根据融情于事、融理于情中“事”、“情”、“理”的关系,要弄清《陈情表》的“理”就应先弄清《陈情表》的“事”。应该说《陈情表》陈述的事情很多,但几个事件组在一起后总要表达一个相对统一的中心意思。因此,就事件的中心意思而言,本文认为《陈情表》在说出“乞终养”的愿望之前主要陈述了六件事,具体分析如下: (1)从篇首到“至于成立”是第一件事情。其主要陈述了李密自己成人之前的悲苦人生经历,如父死母嫁、少时多病、行走不便等,但核心信息是说明为何祖母抚养了自己。此概括为“抚养之事”。(2)从“既无伯叔”到“未曾废离”是第二件事情。其主要陈述了李密自己家族衰败,人丁不旺的情况,而核心信息是说明奉养祖母的任务为何落到自己的肩上。此概括为“奉养之事”。(3)从“逮奉圣朝”到“辞不就职”是第三件事情。其主要陈述了李密自己在新朝不断被授予官职的情况,也简单交代了自己辞不就职的原因。此概括为“授职之事”。(4)从“诏书切峻”到“实为狼狈”是第四件事情。虽然这段话的落脚点是表达了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但晋朝从中央到地方紧急催促上任的情况才是事件的本身。故概括为“催任之事”。(5)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到“有所希冀”是第五件事情。其主要是概述了自己从“少仕伪朝”到沦为“亡国贱俘”的屈辱历史,并坦诚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此概括为“伪朝之事”。(6)从“但以刘日薄西山”到“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第六件事情。其主要是陈述祖母当前的病危情况,强调祖孙非同寻常的关系。此概括为“病危之事”。 因此,我们说《陈情表》先后陈述了六件事:抚养之事、奉养之事、授职之事、催任之事、伪朝之事、病危之事。 二、《陈情表》的“理”及其充足性 以上六件事可以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家庭或祖母有关,包括抚养之事、奉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