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及其历史性转折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一)背景1、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成2、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迷信3、《论十大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二)评价: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问题:(1)八大召开的国际形势如何?当事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八大提出主要矛盾的变化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是什么?联系必修二,指出八大在经济方面的相关规定。(3)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B、正确提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二、重大挫折:“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补充:“文革”的深刻教训和启示。1、要准确紧抓社会的主要矛盾以确立工作重心。2、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矛盾,防止混淆和失误。3、反对个人崇拜,防止个人专断,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4、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不放过任何发展的机遇。5、必须深入持久的进行民主法制教育6、必须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问题:(1)文革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惨遭抄家和人身迫害,这突出表明A.国家的法律遭到践踏 B.阶级斗争形势依然严峻C.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三、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1、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2、内容: ① 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 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 ”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 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④ 作出实行 的伟大决策。 (3)意义:略★问题:(1)如何理解这次会议“转折”的含义?(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工作重心的第三次转移和 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四、发展完善1、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原因:文革的深刻教训2、法制建设的措施: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 (1)1982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部较完善宪法( 总章程)(2)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 ”的历史任务(3)1999 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问题: 1.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