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 20 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我从小在苦水中长大,当过杂役,受过别人的凌辱。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新生活。从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那里我知道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后来我参加了红军。在一次激战中,我的头部受了重伤,但我最终战胜了死亡活了下来。出院后,我不能重返前线,只好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我就是国家的主人,工作虽然紧张艰苦,但我内心充满激情,我为劳动高兴,我真心支持不劳动不得食的政策规定。再后来我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由于我的伤势影响加上过度劳动的原因,1927 年,我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但严重的疾病束缚得住我的肉体,却束缚不了我的精神。在病床上我找到了“归队”的力量。我要用文学创作的武器开始我的新生活。我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未来会一片光明,我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前认知必备目标导航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背景、内容和评价。(重点)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评价。(重点)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评价。(重点)4.认识斯大林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难点)要点导读教材创新研读教材要点详解 知识点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2)1918 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取消自由贸易。(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色: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作用(1)积极作用: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2)消极作用: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议一议 为什么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个特点?提示:(1)“战时”:①从背景看,它是在面临国内叛乱和国外干涉的严峻形势下采取的。②从目的看,它主要是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③从内容看,各项措施主要为战争服务。(2)“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各项措施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共产主义”特征。【领悟整合】知识点 2 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