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4年高中语文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4年高中语文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1/7
2014年高中语文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2/7
2014年高中语文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3/7
第 4 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题解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目标锁定】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病”“举”以及词类活用现象,能翻译课文。2.理解孔子思想人格的核心“仁”的内涵,并思考“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目标达成】一、语基梳理1.字音字形① 雍( ) ②皋陶( ) ③譬( )④ 弘毅( ) ⑤ 枉( )2.通假举要① 举直错诸枉:____________②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____________③ 知者利仁:____________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 天下归仁焉:____________②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____________③ 使民如承大祭:____________④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____________⑤ 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_⑥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① 归② 事③ 举(3)词类活用①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__________② 不仁者远矣:__________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_________④ 不可以长处乐:__________⑤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__________1⑥ 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4)古今异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特殊句式(1)__________① 克己复礼为仁。②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__________富哉言乎!(3)______...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4年高中语文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