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一、教学目标:⑴ 列举实例,叙述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⑵ 区分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指出力的分解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⑶ 通过具体实例,判断力的分解的原则。⑷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解分力。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① 会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② 会画力的图示。③ 知道直角三角函数知识。2.教学顺序: 终点目标 2、3 终点目标 1 起点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 分力和力的分解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 对力的分解中分力方向的确定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四、教学准备:计算机及自制课件;实物投影仪及自制卡片;斜面体;木板;铁球;海绵;橡皮筋;钩码;三角架受力效果显示装置(自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物理学中许多对应的物理概念及规律,如:“正电荷与负电荷”、“引力与斥力”、“吸热与放热”、……。联想前节合力和力的合成概念,推理出本节所学两个对应的新概念:分力和力的分解。明确本节课我们将对分力和力的分解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并求分力力的分解力的合成三角知识力的图示(二)新课教学1. 建立分力和力的分解概念。⑴ 复习提问① 什么是合力?举一个例子说明。 ② 什么叫力的合成? ③ 怎样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⑵ 设问反推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这几个力与原来那个力有何关系?回答:①原来那个力就是上节中被分解的那个力。② 这几个力与原来那个力可“等效代替”。③ 这几个力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④ 求原来那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⑤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⑥ 力的分解法则依然是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多边形定则)。⑶ 构建简易方框示意图 1:2. 讨论力的分解原则⑴ 理论角度① 无条件限制首先用计算机软件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一个力 F 可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的一个动态画面,最后定格在教材第 20 页图 1-30。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基本原则(I)——无条件限制的分解具有任意性。② 有条件限制(能求解出确定的分力)力的合成一个力 ( 合力 )效果相同几个力 ( 分力 )力的分解图 1条件一: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首先用计算机软件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已知一合力 F,又知两个分力 F1、F2的方向,应用作图法确定两个分力 F1、F2的大小”的动态画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