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2013】高考历史 第 4 课时 王安石变法学案【预习提纲】一、背景:1.财政危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但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弊端及积贫积弱局面。2.政治危机:(1)宋初不抑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社会动荡。(2)民族矛盾激化:辽和西夏的威胁。3.目的:为改变两积局面(直接),实现富国强兵(主要),巩固封建统治(根本)。二、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1)内容: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2)作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发展、增加政府收入。2.强兵之法——军事:(1)内容:精简军队,裁汰冗兵,减少开支;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2)作用:有效控制地方,维持治安,节省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宋军战斗力。3.取士之法——选官: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克服“恩荫”制度的弊端。三、历史影响:1.使政府收入增加,军事力量增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2.王安石面对社会积弊,敢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其精神值得肯定。四、失败原因: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阻挠和反对(主要原因)。2.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3.宋神宗死后,太皇太后高氏启用司马光等;废除新法;哲宗时变法变质。五、认识:1.改革是艰辛的,充满阻力,改革者需坚定信念。2.改革也要讲究策略,兼顾各方面的利益。3.注意用人要恰当。【知识结构】〖举一反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煨,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材料二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每逢荒年,政府就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以稳定社会秩序;同时,为了加强对辽和西夏的防御,北宋大大扩充军队。材料三 欧阳修曾经说“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 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归纳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二积”局面的原因。 (2)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此,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变法为什么最后失败了?三冗问题拗相公积贫积弱王安石变法理财强兵科举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