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蜀道难》课后撷珍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教 材 悟 读李白一直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喝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游山,“五岳寻仙不辞远”;他写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高兴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悲伤时“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惆怅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愤怒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着神奇浪漫的色彩。李白的一生能给人很多启示,也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处境与人生。【素材运用】 你身着一袭青衫走来。你的头高高地扬着,似扬着你那不屈的灵魂;瘦削的肩膀似无法承受苦难之重,却又坚强地挺着;夜色黯淡了你俊秀的面孔,却更显出你高傲的气节。你的手中托着一壶清酒,轻微的颤动打碎了你寂寞的投影。你走近,又走远。我的梦消失在遥远的天边。【相关话题】 1.敢于展示真性情;2.率真人生;3.蔑视权贵;4.人要有傲气;5.人不能轻狂。美 文 品 读烽烟滚滚话蜀道丁晨“蜀道”作为历史名词,人们首先从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千古绝句中知悉。其实,自汉魏以来,有关咏叹蜀道诸驿路的颂赋、碑文、游记连绵不断,形成一种以蜀道为题材的文学形式。而人们又通过这些名篇诗文,可以寻觅古蜀道的遗存轨迹和历史烽烟早在南朝历史学家裴松之的《三国志》的注释中曾引《魏略》一书,已用“蜀道”一词。清代学者严可均在其编纂的《全三国文》的诸葛亮名下,收录了一篇《黄陵庙记》记述了诸葛亮“趋蜀道,履黄牛,因睹江山之胜”。是说诸葛亮进军四川的东汉献帝之事。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中即收有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蜀道难二首》、南朝梁陈间诗人阴铿的《蜀道难》和刘孝威的《蜀道难二首》。由此看来,“蜀道”一词,早在我国三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但是,蜀道诸驿路的修凿时间却要比三国时期早得多。从历史的演变看,“蜀道”是指当时京都长安或关中通往汉中、四川,特别是汉中通往四川的官马驿路的统称。它不是指一条道路,而是数条曲曲弯弯的谷道。人们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实际上,也是条条谷道通秦蜀。所谓“谷道”,是说这些古道基本上都是沿河谷崎岖蜿蜒而建。从东往西,长安或关中通往汉中、四川的古道上,驰名的主要分布着七条谷道,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