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七专题 第22课 教战守策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七专题 第22课 教战守策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1/11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七专题 第22课 教战守策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2/11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七专题 第22课 教战守策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3页
3/11
第 22 课 教战守策1.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的书法秀媚中透出刚劲,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也称“宋四家”。2.铜琶铁板与豪放派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词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感情豪迈奔放,胸怀坦率开朗,写景壮丽,气势恢弘。相传苏轼任翰林学士时,曾向幕下士说:“我词何如柳七?”幕下士答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见俞文豹《吹剑录》)。词在当时并不是由关西大汉来唱的,这话显然是对苏轼的一种调侃,然而它却生动地说明了苏轼词和柳永词的不同风格,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区别由此可见。策,即策谋、策略的意思。古代的策文,主要有制策、对策和奏策三种。制策又称策问,是朝廷选进士时所出的考问题目。对策,则是士子根据所问而陈述的政见。至于奏策,又称进策,不属于考试范围,是由臣子主动上陈的奏文。本文是苏轼应制科考试时所写,是一篇对策。宋朝以策论取士,制科是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应试者根据命题所作的论文即叫“策”。“教战守”,意即要使老百姓在平时受到军事训练,以对付突发的战争。本文起首就要言不烦,点明弊端。开头一句设问:“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触目惊心,引起对生存问题的关注。接着,不容置疑地断定:当世大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如不早作计议,终将不可救药。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计议,如何动作呢?苏轼没有急于坦陈自己的见解,而是笔锋一转,将话头引至先王时代,从先王的“天下虽平,不敢忘战”,说到后世的“去兵卷甲”,“不战而走”,直至感叹唐人安于逸乐,以致区区安禄山一出,所谓大唐盛世就犹如摧枯拉朽一般,“而唐室固以微矣”。此中道理,显然不必细说。1.读准字音(1)豢(huàn) (2)钝眊(mào) (3)痿蹶(wěijué)(4)浸渍(zì)(5)狎(xiá)(6)狃(niǔ)(7)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哪里(2)此其患不见于今:同“现”,呈现(3)甲兵顿弊:顿,同“钝”,不锋利;弊,破败(4)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同“逸”,安逸(5)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侵犯,欺侮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固(2)然(3)至(4)动(5)兵(6)安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古义:用来……。今义:因果关系连词。(2)此其势必至于战古义:达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七专题 第22课 教战守策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