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3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8 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1.从企业的产生来看,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发展起来的,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来看,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投资的领域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重工业则发展缓慢。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来看,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其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来看,中国民族工业是很落后的。5.从企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来看,中国民族工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最重要的特点。二、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几个角度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看,近代以来的 160 多年,时间非常短暂,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定位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通过纵向对比,总结变化的特点,了解变化的原因。2.从近代化的角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政治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等共同构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中国近代化的大背景之下,便于认识它发生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3.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近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的。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