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12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内战后,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的____________。2.过程(1)酝酿:1979 年,全国人大发表《________________》,宣布采用__________统一祖国的方针。(2)形成:20 世纪 80 年代初,________提出“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3.含义(1)前提:__________。(2)含义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2 过程(3)意义2.澳门回归:______年 12 月 20 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原因(1)1979 年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2)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3)____________迫于形势被迫作出回应。2.表现(1)______年元旦,大陆停止炮击______,倡议两岸直接“______”。(2)______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及进行__________交流。(3)1990 年两岸分别成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4)1992 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______________”。(5)2005 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访问大陆并与________总书记会谈。(6)2008 年,两岸“三通”终于实现。【问题思考】辨一辨 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社会主义性质。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想一想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体会《乡愁》作者的感情,思考造成作者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考点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共主要领导人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 2.什么是“一国两制”?这一方法首先是为解决哪一问题而提出的?在实践中又首先运用于哪一问题的解决? 3.我国政府对台湾和港澳的政策有何异同? 4.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的联系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