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野史华章 数风流人物】2、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近日痴读归有光《项脊轩志》,感受颇深。时时处处被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禅趣、书香、亲情与爱情深深陶醉。文中那读书人的淡泊宁静、那殷殷拳拳的祖孙情、那天冷加衣的亲子意、那相濡以沫的夫妻恩爱,无不令人潸然泪下,感人至深。 乍一看去,“项脊轩”只是一间破旧小阁子,虽为百年老屋却无甚出奇。“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又“尘泥渗漉”,无处置案,且“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如此阴暗潮湿的小阁子,常人看来,实在不是好处所。可在作者项脊生眼里,却是一块充满禅趣书味与真情的乐土,是一间有苦有乐万籁有声的净土,伴随作者走过多年励志求学的苦读生涯,装满了先妣老妪的殷切挚爱与良苦用心,见证了结发妻子的寒窗伴读与款款深情。由于有了情意有了志向,破旧的百年老屋也成了充满灵性而其乐无穷的南阁子。即便四次遭火,仍得不焚,令人感慨“殆有神灵护者”。 再破旧的阁子,经过读书人的修葺,也变成了清静之所,读书乐园。“余稍为修葺”,百年老屋便焕发出灵性光辉。“使不上漏,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这些花中君子树中雅士,更为老屋增光添彩,连“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经过一些修葺调整改善现状,这座老阁子就成了作者心仪的读书乐园了。“自束发读书轩中”,“借书满架,偃仰啸歌”,时常“冥然兀坐”,耳听“万籁有声”,真是思接千载、神游物外。“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多么清静和谐的画面!人与自然融成一体,可谓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特别是月圆之夜的幽静景致,更是令人神往,似有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之感。“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读来有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眼前似乎浮现作者披衣临轩,静享月夜的情景。 作者笔下的幽静夜景堪称一绝,但作者娓娓道来的满含着真情实意的字句更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仍感人至深,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掩卷沉思,感觉心里下着蒙蒙细雨,哀而不伤,忧而不愁。 一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总领下文的情感主线。作者怀着深深的眷念之情,细细回忆了发生在轩中的一些旧人往事,读来如在眼前,令人与作者同喜同悲。作者写到了家中“诸父异爨”,“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家中变故,不无辛酸。也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的农家生活,形象生动,质朴可爱。读到回忆家中老妪、先妣与余对话时,不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