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C 电磁波【教案设计】 上海市杨浦区同济中学 陈骅【教学内容】 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 第十一章 C 电磁波(高二)Ⅰ:教案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电磁波的存在; 2. 知道电磁波的频率、波长、波速,以及相互间的关系;3. 知道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方法,经历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电磁波的了解,感悟科学与生活的互动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各种电磁波的应用【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三、【教学准备】电磁波发生接受器、莱顿瓶 2 个、收音机、微波炉、防辐射服、PPT 课件、小型紫外线验钞器 15-20 个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师:我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声音是传播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高一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的实质就是振动的能量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形式的波—电磁波第二步:主要过程先请大家看一个小实验:我们有 A、B 两只莱顿瓶。当接通感应圈(感应圈是产生高电压的装置)电源,使 A 的振子 α、b 间产生火花,同时将带有氛泡的莱顿瓶 B靠近,可见氖泡发光。那么 A 和 B 这两个电路之间没有导线相连,B 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 B 的能量就是是 A 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播过来的。问题:如果说有电磁波的话,为什么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呢?那要从电磁波的形成说起。一、我们首先来了解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师: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有一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他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电磁现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经典电磁理论。指出:变化的电场周围会产生磁场而 变 化的 磁 场周 围 又会 产 生电场,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并从发生区域向周围空间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PPT 演示电磁波的形成。师:根据我们几经掌握的电厂和磁场的知识,我们知道电场和磁场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那么有他们组成的电磁波,当然也很难直接观察得到。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演示实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受,说明电磁波的存在。演示实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受师:实验说明电磁波真实存在,而要接受到电磁波信号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强度和频率。强度取决于波源和距波源的距离,以及障碍物的阻碍频率影响接受电磁波信号的原理有点类似机械波的共振,接收器的频率如果和发射器频率相等,那么电磁波信号就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