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问题一:儒学自诞生到西汉期间发展演变轨迹:春秋时期——→ 战国后期——→ 秦朝时候——→ 西汉初年——→ 问题二:汉初与民休息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 问题三:儒学在西汉的复苏的社会原因?董仲舒的学说哪些可体现相应的解决之道?问题原因学说思想王国土地限田、薄敛、省役边境阶级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矛盾制人民问题四:汉武帝“独尊儒术”采取了哪些措施?或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思想: 政治: 教育:①规定教科书和教官(内容和名称): ② 兴办太学: ③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问题五:试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积极可取得的意义,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消极影响? 积极:① ② ③ 消极:① ② ③ 参考答案:问题一:应运而生;蔚然大宗;遭到打击;逐渐复苏问题二: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问题三:问题原因学说思想王国诸侯国实力日益膨胀“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土地土地兼并剧烈限田、薄敛、省役边境匈奴为患“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阶级矛盾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问题四: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教育:①规定教科书和教官(内容和名称):《诗》《书》《礼》《易》《春秋》博士② 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③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问题五:积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消极: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