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 7 课《记念刘和珍君》(第 1 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 2 分钟)1.通过对这篇课文学习,了解在特殊时代背景,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2.加深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文章(重点)3.通过对本文作者语言的学习,抓住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难点)【使用说明】1. 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文字可能有些障碍,教学中应适当介绍课文写作背景。可采用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提示相结合的方法;2.建议找到“三·一八”惨案的有关历史记录,介绍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了解写作背景,让学生到图书室找相关的历史读物看,理解当时下的时代背景;3.加深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文章;4.通过对本文作者语言的学习,抓住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课前预习检查,检查学生在预习情况,要理解鲁迅的思想,除了要对鲁迅的语言要有深入的理解,另外,对他的思想的深入的理解,还要有对时代背景的深入理解,中学生除了在历史课本上对这一时代有一定了解之外,学生更应该对这个时代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之后,才能对鲁迅有更好的理解,可以这样说,要理解鲁迅,要理解鲁迅的思想,课内与课外如果没有很好的衔接,是不能有很好的效果的,希望同学们让真预习。默读、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组材线索和写作思路,抓住每一部分的关键字、词、句、段,了解各部分的内涵。一、预习检查 1.写作背景 大沽口事件“五卅惨案”1预习检查:要理解鲁迅的思想,要对鲁迅的语言要有深入的理解,对他的思想的深入的理解。(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预习心得体会 。)1926 年 3 月 7 日,驻守天津大沽口的国民军(冯玉祥领导的部队,正在对奉系军阀作战),发现奉系的军舰在大沽炮台附近活动,立即开炮将其击退,并于 3 月 9 日在大沽口设置水雷及封锁港口,以阻止奉舰侵犯。 五卅惨案发生于 1925 年 5 月 30 日而得名,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5 月 30 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