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征税和纳税》导学案【大成目标】(目标解读及课堂组织 2 分钟)1、通过比较分析法,理解税收的含义、税收的三个特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含义。2、通过小组讨论、集中展示方式,分清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区别(重点)3、结合现实相关经济现象,探究多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及危害(难点)。4、落实基础案、升华案和巩固案形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使用说明】1、依据大成目标认真自学,精度课本 68—73 页并完成基础案,疑点用红笔做好标记。2、规范书写,按质按量完成导学案。3、建议 1 课时。一、税收及其种类( 自 主 学 习 ,标出疑点。)1、税收从本质上看,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侵害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4、税收分为不同种类,每个税种都有特定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计税标准。目前在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5、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 单位和个人。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征收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6、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基础案(课前 10 分钟)先精读课本,理解课本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再仔细、认真作答。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主学习,标出疑点。)1、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2、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3、在现实生活中违反税法的现象有: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骗税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