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导学案【大成目标】(目标解读及课堂组织 2 分钟)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的表现和特点; 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2、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使用说明】1.课前先快速阅读课文,弄清本框所讲内容,勾画知识点,发现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2、课前独立完成【基础案】和【巩固案】A 级练习;3、建议 1. 5 课时(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实现(1)时间:20 世纪末。(2)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3)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 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我国的小康社会只是一种总体上的小康社会。2.全面小康的目标(1)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2)总体特点: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3)远景目标:①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② 人民_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③ 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④ 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基础案(课前 30 分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完成本案)查一查:小康的来源,好吗?通过对比,感受总体小康的特点。(PPT 展示)⑤ 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具体内容经济建设的新要求经济发展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