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古蔺县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学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62 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62-63 页内容,说 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 度中处于什么地位?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教师活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教师活动:为什么我国所有制结构和我国的分配制度 有相同的地方?都以某某为主,多种并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有什么内在联系?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