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高一语文《问月能有几多情》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1 解读“月亮”意象•2 体会古人借月抒发的情感•3 积累有关的诗句一、诗歌解读:1.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如:李白诗中“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 再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111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1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1又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1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1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