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 第 13 课 包身工(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的多种写作手法。2、加深对报告文学语言特点的认识。【课堂探究】 一、找出文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的语句并加以分析。1.记叙、描写在文中的体现(1)包身工清晨起身时的情景、住宿条件的描述等有哪些描写和叙述?找出来分析其表达的效果。(2)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处的细节描写有哪些?表现了什么感情?(3)“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往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可是打杂的很快就停止了。后来,据说,因为芦柴棒‘露骨’地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揩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的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似的跳起身来。”这段所描写的典型的打骂场面,表现了什么内容?2.分析下列说明、议论、抒情的句子的作用(1)“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1(2)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二、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1)精确的数字——显示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特征。这篇作品用了许多数字,找一找有哪些。起什么作用?(2)生动的语言——显示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征。①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②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如何使用形象的比喻的?③文章中有哪些发人深思的警句?找出来并分析其好处。【拓展提高】1、《包身工》作于 1935 年,至今已经 60 多年了,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你认为文章为何具有如此的震撼力,说说你的看法。2、新闻作品除了叙述新闻事实,还会交代一些背景材料。作者在课文中提供了哪些背景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23、下面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揣摩这些句子,看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①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②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 ,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