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 2014 高中语文 6.1《种树郭橐驼传》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过程设计:一、检查上节课所学:翻译句子: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其莳也若子,勖尔植早缫而绪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二、学习第四段:1、郭橐驼眼里的社会现象: 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2、感悟: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种树郭橐驼传》以一个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以郭橐驼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方法养树的故事,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 2、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1)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2)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3)郭橐驼谈种树经验。 (4)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 (5)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目的。四、合作探究 1.文章是如何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的? 2.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态 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3.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4.“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5.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6.简析文中的对比和映衬手法。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明确) 1.作者先说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再说他身手不凡。说欢迎他的人,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一是搞观赏游玩的(精神方面),一是种树卖果的(物质方面)这两种需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驼技术的全面。说他技艺高超,点出了两个方面。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徏”,有“树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最后用“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点染一笔,更增加了玄妙气氛。 2.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弃。”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1想效果。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3.其他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