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 2014 高中语文 6.1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柳宗元目标设计:1、掌握“偻”等文言实词,归 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2、学习文章对比和映衬的手法。3、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了解“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及其现实意义。重点:1、学习文章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2、掌握文章的主旨。难点:了解“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教法点拨、答疑、引导、讲解学法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学习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两位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我们曾学过他的《师说》;而柳宗元则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就反映了"苛政给人民带来重压"这一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种树郭橐驼传》。二、作家作品(与学生交流资料,教师作以补充) 柳宗元(773-819 年),“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刺史,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一生创作 600 多篇作品,有诗有文,如《黔之驴》《小石潭记》《愚溪诗序》《捕蛇者说》《江雪》《渔翁》等,著有《柳河东集》。三、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四、积累文言知识,梳理文意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及停顿。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3、检查自主学习的 习题,教师答疑。五、分层讲解(一)第一段1、齐读2、姓名由来:隆然伏行,病偻性格特征:豁达——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3、注意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