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三政治复习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在高三政治复习过程中,许多老师习惯于将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寒假之后的 2—4 月份,采用知识专题的方式将政治学科的知识点再滚一遍,力求准确地理解,熟练地掌握,做到像电脑一样随“点”随到;第二阶段,五月份集中复习时政热点专题,特别是与政治学科的密切结合点、交汇点,力求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体现时代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第三阶段,六月的考前几天,再回归课本,整合知识点,建构知识网络,同时,进行平时考卷回头看,特别是在已错、易错的反思中做到“颗料归仓”。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复习模式有它的优点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特别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整齐划一的复习模式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复习效果。在实践中,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后期复习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在高三复习课中,研究性学习虽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但又往往不得其门而入,老师满堂灌,学生记的满堂状况仍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无大的改观。 诚然,高三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压力大、要求高,似有种种理由得出不宜引进研究性学习之结论。难道说研究性学习真的和高考复习水火不相容吗?能否找到一个结合点让研究性学习走进高三课堂? 这主要涉及高三复习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问题。如果从仅仅注重知识的罗列、再现与简单重复的传统高考模式来看,引入研究性学习似乎可有可无,但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高考模式及要求已有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 3+X综合高考模式的推行标志着高考从注重“知识立意”转为注重“能力立意”,即由过去偏重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转向测试基本能力的水平高低,正如考试说明中所说:(3+X 综合高考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转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的方式、学生改变传统学的方式。无论从时代发展还是教育本身的改革,作这样的转变是必须的,但也是艰难的,需要某种力量能助一臂之力,而研究性学习正如一股活泼泼的浩荡东风,能吹拂去课堂内“你(教师)说我(学生)听、你写我记、你划我背”的沉闷气氛,带给师生寻问的乐趣、合作的快乐、释疑的喜悦。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索和创新建构的能力,它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