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2010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5) 新人教版

江苏省2010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5) 新人教版_第1页
1/4
江苏省2010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5) 新人教版_第2页
2/4
江苏省2010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5) 新人教版_第3页
3/4
江苏省 2010 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标要求】种群数量的变化。【考向瞭望】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种群的特征以及对种群数量或发展方向的作用;以数学曲线题形式,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知识梳理】一、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种群数量的“J”型曲线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大。 3、数学模型:指数函数型。(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原因:自然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如资源、空间、天敌等的制约。2、特点:种群达到环境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即 K 值)后有时停止增长,有时在 K 值上下波动。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内因1、起始种群个体数量。2、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出生率和迁入率。3、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死亡率和迁出率。(二)外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三、“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一)曲线比较(如下图)。(二)列表比较(三)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因而有:“J”型曲线因环境阻力增大而成“S”型曲线。四、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一)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造成环境对于此种生物的 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二)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 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或不同温度(或O2、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或不同培养液(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何?(二)假设:根据上述问题,大胆提出合理的假设。(三)设计实验(如右表)。(四)采用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五)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2010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教案(5)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