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第 1 课《百家争鸣》学案 人民版必修 3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 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过程】一、百家争鸣1、概念: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⑴ 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⑵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3、原因⑴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⑵ 政治:战乱 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⑶ 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⑷ 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⑸ 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4、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二、具体学派及代表人物:(一)儒家学派及代表人物:1、孔子——创始人地位:教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家+教育家,春秋末期鲁国人⑶ 主张与成就A、思想主张:①:“仁”与“礼”的学说——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活动探究 1: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什么是仁?)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克己复礼”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仁在政治上的推行)材料四 敬鬼神而远之。(实际上也是民本思想)⑷ 评价:a、包括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民本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具有一定的进步性;b、对我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c、“爱人”但是有阶级性的。活动探究 2:阅读下列材料:子问仁于孔 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⑴ 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⑵ 孔子“仁”的思想有何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文化?参考答案:⑴主要内容:谦慎、宽容、守信、灵敏、宽厚。主要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促进人类自身发展。⑵在当今社会,儒学思想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都有积极意义。儒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