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第 7 课《中国古代文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 3考纲 1 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考纲 2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二)学习导学一、《诗经》1、时间:___初年至_____,约 500 年,共计 305 首诗歌。北方文学的代表2、内容:《___》是精粹,民间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也揭露阶级压迫和剥削(《伐檀》《硕鼠》);《____》是周王城的诗歌,反映贵族的生活和情感,分为《小雅》和《大雅》;《____》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3、特点: ⑴句式以____诗体为主,或间以杂言;⑵风格为___主义4、地位:⑴中国最古老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⑵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二、楚辞1、产生:公元前__世纪产生于南方__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是杰出代表。2、特点:①句式较为灵活,长短不一。②风格为____主义的创作手法。3、地位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4、楚辞代表屈原:代表作《___》。他追求“美政”,同情人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三、汉赋1、汉赋特点: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2、西汉赋:汉武帝时为全盛阶段,气势恢弘、词藻华美。____《子虚赋》《上林赋》。3、东汉赋:代表__、___,短篇赋兴起,摆脱了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清新活泼。四、唐诗1、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政策和科举制度的的推动。中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2、代表人物:(1)李白,体现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具有__主义风格。(2)杜甫,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用诗歌反映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其作品被誉为“诗史”)他的诗风深沉浓郁。 (3)白居易,处中唐国势日衰。他倡导诗歌沿着现实主义方向发展,追求浅显平易诗风。五、宋代词苑1、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唐朝民间产生,是宋代文学的标志。2、北宋:___为婉约派代表,其词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___为豪放派代表,对词发展贡献巨大,打破诗词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社会人生。3、南宋:李清照是____派代表,其词蕴含对国家兴亡沉痛感慨。辛弃疾是____派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