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第 21 课《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 3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指导】历史课程标准: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学习要求:了解电子计算机、互联网诞生和发展的情况,认识现代信息技术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也带来挑战。重点: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技术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念。难点:人类时空观念变化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结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类时间、空间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历史进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观察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等来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说明这些发明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能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了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网络出现的进步作用与当今青少年网络成瘾带来的社会问题。根据学生的地区特点和心理特点,讨论:假如没有XXX项科技发明,我们将怎样生活?强化对科技进步作用的体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态度,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对科技进步在人们生活中巨大作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结合教师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回答如何能缩小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教师总结归纳为两部分显性交通工具和隐性交通工具。随着新的交通、信息传播工 具的发明,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变的更为方便,范围更为广阔,地球变的越来越“小”。在向“距离”挑战中,人类有哪些重大发明?以此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投影:你见过或听过哪些交通工具?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为水陆空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立体交通(一)立体交通的诞生(交通的发展)1.原因(1)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的发明和推广,推动了汽车、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3)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4)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 (二)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改进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水陆空有代表性的发明①1885 年,德国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最早的汽车。②1887 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③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展示有关汽车,轮船,飞机的一系列图片,投影:“天涯若比邻”——科技对“距离”的挑战。 材料一 公元 627 年秋,唐贞观元年,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