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第 23 课《碰撞与冲突》学案 人民版必修 3【课前思考】1、19 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2、举例说明 19 世纪中叶亚、非、拉各国文学创作的情况。3、19 世纪中叶后民族乐派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4、19 世纪中叶欧洲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 19 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2、了解 19 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并对“批判现实主义”之一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3、了解 19 世纪中叶亚、非、拉各国文学创作的情况,并将其与同时代的欧洲文学进行对比,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历史联想能力。4、了解和掌握 19 世纪欧洲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民族乐派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深刻的内涵。5、了解 19 世纪中叶欧洲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社会现实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绘画的深刻影响。6、运用历史联想法,在学习 19 世纪中叶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民族乐派音乐音乐、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美术的相关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7、运用历史图表法列出和归纳 19 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便于识记和掌握。8、学生可以运用历史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组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和讨论,以利于对于诸如“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概念有更为明确的理解和认识。9、在学习文学、艺术的时候,可以运用阅读法、文献法找到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介绍文献或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从而对这一历史事件形成清晰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把握。10、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明白任何文学或艺术都是当时代社会现实的反映与再现,以此来影响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积极进行有意义的社会活动。11、通过对具体文学内容的了解,学生可以明白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等,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的价值观。【重难点突破】1、重点:19 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 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