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2.能力目标:学习和掌握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2.教学难点: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三、教学过程导入: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思考】如果你是一个参与保护区藏羚羊保护工作的志愿者,你最想了解它们的哪些信息呢?讨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问题 1: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式怎样的?问题 2:如何应用种群特征来增加藏羚羊的数量?问题 3:学习了种群的特征,你认为人类在哪些方面可以加以应用呢?(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种群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1)步骤:捕捉 标记 放回 重捕 计算(2)计算公式:(3)模拟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第一次取样被标记的数目第二次取样数目第二次取样被标记的数目估测结果第一次实验20第二次实验20第三次实验20平均值算一算:某生态学家欲调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一藏羚羊种群数量,第一次给其中 100 只藏羚羊耳朵戴上项圈,放回,一段时间后,待种群内个体混合均匀,随机抽取其中 80 只藏羚羊,发现1戴有项圈的藏羚羊 5 只,请估算该藏羚羊种群数量大约为多少?(4)误差分析【思考】若藏羚羊在长途奔跑和觅食过程中,有部分被标记的藏羚羊耳朵上戴上脱落,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的种群数量和真实的种群数量有何关系?偏大还是偏小?实验注意事项:① 调查期间种群数量没有大的变化② 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影响生物的正常活动和生命③ 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④ 标志物必须能够维持一段时间 ⑤ 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3.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思考:取样方法?样方大小?样方多少? 取样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步骤: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 计数 计算模拟实验:样方样方 1样方 2样方 3样方 4样方 5平均值数目(株/平米)四、巩固练习1.在种群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种群密度 C.年龄组成 D.性别比例 2.据预测,我国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