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课标导读:了解区域的含义,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导思:1. 什么是区域?其主要特征有哪些?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2. 我国三次产业是如何划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说不同的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及同一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中期,晚期)的产业结构的差异。3. 区域的发展阶段分为哪三个阶段?请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发展状况,对外开放程度,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及区域的整体发展态势加以比较说明。4. 根据什 么来划分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我 国 三 大 经 济 地 带 各 包 含 哪 些 省 级 行政单位?请从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比较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5. 在右图中画出秦岭——淮河一线,熟记其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意义。识记南方,北方的优势,限制性因素和当前的主要任务。6.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与西部经济区的范围有何差异?西部地区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分别有哪些?对西部实施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7. 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以南水北调为例(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2)我国目前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____ 。试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措施。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措施:( 3 ) 我 国的 南 水 北调工程是指将_________的水调至______、_______地区,具体方案如下: 东线调水方案:在 省 市 抽水站把 的水抽入 (现成河道),再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 河后向北自流,直达 市。该调水方案,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 河、 河、 河三大流域用水紧张状况。(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中线调水方案:从 水库和 水库引水,经华北平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线调水方案:将 江、 江和 河的水调至 河上游。该调水方案工程建设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需开凿 山的输水隧道。(西北干旱地区) (4)试比较南水北调三个方案的优缺点。有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