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中 2014 年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3 课 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了解生态因素及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② 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③ 认识到食物链、食物网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2.过程与方法:①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学习学会对事物从整体上加以考察和研究,了解综合这种方法。② 通过对生态瓶的研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通过对生态因素中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的学习,体会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指导意义。②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并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2.难点: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三、教学方法: 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师生谈话、讨论相结合。通过对生态瓶的观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辅以 Powerpoint 课件。四、教学流程(自主学习)1、知识结构 范围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知识概括【自我诊断】: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例子是 ( )A.池塘中的鱼 B.池塘中的动物C.池塘中的生物 D.一个池塘2.在下图食物网中:若蛇全部被捉光,请回答:(1)在此食物网中,哪种生物数量会大为减少? 。 (2)哪种生物数量会有增加的趋势? 。3、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它们能够 A.吸收代谢废物并释放氧气 B.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C.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4、居于“水稻→鼠→蛇”这条食物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稻是生产者 B.鼠是第一营养级 C.蛇是次级消费者 D.保护蛇可以减轻鼠害 课课练 一、 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序号之前) 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2.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3.由于施肥不当,造成西瓜苗大量死亡,随后西瓜地里的细菌和真菌将( )A.不能生存 B.数量下降 C.数量上升 D.数量不变 4.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生产者 D.分解者5.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网的原因( )A.生物间有间接关系 B.生物间有直接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