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1/4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2/4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3/4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 1【课前预习】1、关于作者(1)老舍四十自拟小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2)他人对老舍的评价: 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10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 1899 年,去世于1966 年。 ——舒乙 他对人生的视野是宽阔的,而我对文学的经验告诉我,世界上甚至有一些文学巨匠,可能精通于某一阶层的人物,但不能像老舍先生这样写出生活中多种多样的人物。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但是感动了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不可言传。 —曹禺 2、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 1936 年。1936 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品读 1-3 段。一、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 分) 辜负 菜圃 粘贴 粘合 鲜嫩 廿七 匀调 什刹海 愧杀 悠然 2、老舍,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民族)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曾因创作话剧________而被授予“________”的称号。1【自主学习】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呢? 2、理解分析下列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1)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想北平》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