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问题导读—评价单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 1、积累常用的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识记相关文学(文化)常识;3、了解写作背景,理清思路,领悟文旨,体会情感。4、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做到有感情地诵读课文;5、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构思艺术过程和方法:1、注意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做到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构思艺术;3、从了解写作背景入手,理清思路,领悟文旨,体会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文章真挚朴实的感情色彩,正确理解“孝”的含义;2、树立良好的人伦观念,继承发扬“孝”的传统美德。 重 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难 点: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构思艺术学习过程:模块一、知识导学1、文本品韵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千百年来,有“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的说法,可见该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关于作者 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幼小的李密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年轻时曾仕蜀汉侍郎,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之后,秦治三年(公元 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曾几次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侍奉祖母均辞命不从。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但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而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这就给李密以拒绝的借口。后来晋武帝催逼甚紧,李密就以“侍奉祖母”为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陈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何况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于是李密在“孝”字上做足文章,采取婉转的方法和坚决的态度。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