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一生物 上学期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学习重点: ①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学习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课前预习导学]1、温习:生物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但是它对物质进出的控制是有选择性的,具体地说, 可 以 自 由 通 过 , 也 可 以 通 过 , 而 则不能通过。2、要弄清楚某一物质或者物体的结构,首先要弄清楚其化学组成成分,现代科学往往用化学分析方法,但是限于当时条件,19 世纪末,欧文顿采取了从 入手来探究细胞膜组成的实验,他通过实验发现: 于是提出了假说: 。3、欧文顿的假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但是假说正确与否,需要验证。科学家将没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仅可以被溶解磷脂的溶剂所溶解,而且还可以被蛋白酶分解,于是得出了结论: 4、根据课本上 1925 年荷兰科学家的实验,请思考:为什么磷脂分子可以在水面上可以铺成单分子层? 再思考:为什么细胞膜上的磷脂会再抹上排成两层而不是单层呢? 5、1959 年,罗伯特森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三明治”结构模型,现在看来,该学说的局限性是什么呢?(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6、新技术手段的不断应用,助推科学的发展。免疫荧光技术细胞融合实验有力的证明了 7、多个科学家不懈的努力,人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其中,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二、[课堂学习探究]活动一:体验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要求: 分析资料,交流回答问题[小标题一] 从细胞膜功能入手的科学探究[资料 1]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时间:19 世纪末 1895 年科学家:欧文顿(E.Overton)实验:物质对细胞膜的通透性问题:①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② 欧文顿提出了什么假说?1[资料 2] 细胞膜提取分离和成分分析时间:20 世纪初实验: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问题:细胞膜是由哪些化学成分构成的?[小标题二] 单位膜模型的提出[资料 3] 两位荷兰科学家实验过程时间:1925 年科学家:荷兰科学家 G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