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平桥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 3 第四专题《鸿门宴》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斗争的起因、经过。 2、疏通课文,了解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一、二段 【教学难点】同上 【教 法】讲读、讨论 【教 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1)军( )霸上 王( )关中 (2)说( )项羽 (3)成( )五彩 为( )龙虎 3、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1)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2)项羽接报大怒,“怒”字包含了什么内涵? 提示;(略) 第二段: 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1)古今歧义: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公岂敢先乎?” “固不如也。” (2)通假: “具告以事” “要项伯” “距关,毋内诸侯”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活用: “素善留侯张良” “臣活之” “吾得兄事之” “籍吏民,封府库” (4)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1)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矛盾出现转机;二是“张良献策”,是情节发展的关键。 (2)张良与项伯皆谈到“义”,联系课文说说古人的“义”,该如何看? 提示:(略) 3、学生自读课文一、二段,教师巡视,释疑解难。 小结:这两段记叙了几件事,由矛盾挑起,形势一触即发到出现转机,情节逐步展开,为后来事态演变作铺垫,留下必要的伏笔。 四、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三、四两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1)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2)范增之谋为什么不能得逞,他何处不及张良?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 2、疏通课文,了解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 【教学难点】同上 【教 法】讨论、讲读 【教 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情况: 1、提问:张良为何提议见项伯?此处轻描淡写有何作用? 提示:“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士气不同。张过人之处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