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苏武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有一个人,他让信守“史家”笔法、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的史学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禁不住抒发钦敬之情。有一个人,他以一座丰碑式的形象永恒不倒,千载而下,依然以崇高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感动着炎黄子孙!他就是——北海牧羊 19 载节操不改的西汉使臣苏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走进苏武。(二)简介班固及《汉书》 班固(32——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是当时著名学者,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班人马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语言重辞藻,尚典雅,喜用古字,倾向排偶。《苏武传》可与《史记》名篇媲美。(三)接力朗读,读前由本小组同学给所读部分安四字小标题,理清脉络。 小标题(仅供参考,答案不限): 1 段:身世背景。 2、3 段:缑王谋反。 4、5 段:卫律劝降。5 段:流放北海。 7、8 段:李陵劝降。 9、10 段:被放回国。 (四)课文解析一、选材:苏武活了八十多岁,而《汉书》中只重点写了十九年,即出使并羁留匈奴的十九年,在这十九年中,又选取了几个典型场面浓墨重彩的描绘,如两次自杀、两次劝降、北海牧羊。因为这些能突出表现其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板书)这是八十年间最精彩的人生篇章。二、如何理解苏武的自杀行为?1、找出原文。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2、翻译,而后借助苏武的语言分析:“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屈节辱命”表明其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