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县高级中学 2014 高中地理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1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内、外力作用和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3、运用图表质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讨论法。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教学 重点1、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2、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3、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 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位在青藏高原上跋涉的旅行者,途中休息时从路边岩层中随手拿起一块小石头玩赏时受小石子的纹路的吸引,他不禁仔细观瞧,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某些地方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这些发现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总结概括】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那么地表千姿百态的形态是如何营造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课题【板书】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提问】哪位同学能够例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改变地表面貌的实例?(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在副板书上一一记录。)【过渡】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划分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看可以划分为两种,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力作用.【板书】一、内力作用【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 74 第一段和案例 1,思考: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匀?试举例说明。【学生回答】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的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等。3.不均匀。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很慢,而基拉韦厄火山爆发的速度很快。【板书】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的本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均匀【转折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由于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所以,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