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 1 【学习目标】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3、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预习要求】认真研读教材,进行础知识梳理,并勾画课本 ,写上提示语,标明不懂的问题,落实基础知识。完成教材助读内容和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写道“我的疑问”处。Ⅰ。教材助读: 第 21 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筹建:1949 年 9 月, 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行。代表具有广泛性。(2)内容:会议通过了 。决定改北平为 ,为新中国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公元纪年。(3)作用:在 1954 年前代行 的职权;《共同纲领》起 作用。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3、意义: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法制建设(1)时间:(2)性质:(3)意义:三、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1) 政治制度建设-----名称: 特点:(2)政党制度建设------名称: 特点:(3)民族制度建设------名称: 特点:第 22 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背景:措施:(1)首要环节: (2)政治体制改革: (3)法制建设: (4)规范政府行为:出台了 (5)依法治国:3.基层民主选举(1)地位:(2)法律法规:第 23 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2.过程酝酿—— 提出——立法保证——指导方针—— 3.含义:“一国两制”含义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1.香港回归(1)条件:(2)过程:1982 年 1984 年 12 月(3)意义: 2.澳门回归(1)回归:(2)意义: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文革”结束后1979 年元旦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1995 年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以“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