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附参考答案)张上明 [整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其真无马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 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② 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句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4.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日,假如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二)(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采,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化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子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化不毛,并日而食(1)。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子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子东,兵法乘劳,此进趋(3)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1.填空答问:这两段文字都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____与______;文中的“先帝”指 ,“陛下”指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① 夙夜忧叹: 。②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3.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甲文: 。乙文: 。4.申、乙两段文字都紧扣“诸葛亮上《出师表》”这一中心,写出了哪两层意思请分层概括回答:① 。② 。(三)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