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6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

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6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1页
1/7
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6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2页
2/7
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6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3页
3/7
第 36 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本讲主要讲述了苏联的经济改革。斯大林模式形成后,其弊端不断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最终失败;戈尔巴乔夫改革因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考纲要求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s\up7(JI CHU PAI CHA) ) 理一理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2)赫鲁晓夫领导地位巩固,力图改革。2.内容(1)农业方面①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②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③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2)工业方面①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 给企业部分权利。③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2)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3)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特点: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3.评价(1)苏联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增强。(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 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2.内容(1)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3)通过了一系列法规,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5)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3.影响(1)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继续优先发展 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2)后期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解体。,,\s\up7(JING WEI DIAN BO) ) 想一想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吗?提示: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6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