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时空坐标〕〔体系构建〕〔归纳拓展〕[纵向贯通]一、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及特点1.历程(1)19 世纪 40~90 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①“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②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① 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② 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3)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矛头直指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① 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② 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②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2.特点(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与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二、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思想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性会议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发展1924 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认识这四大理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