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模拟卷(七)(时间:60分钟满分:11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有关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说法正确的是()A.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B.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微元法D.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场强E=,电容C=,加速度a=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15.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已知sin53°=0.8,cos53°=0.6)()A.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B.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C.细线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D.细线烧断后小球做平抛运动16.如图(甲)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给一个小灯泡供电.当原线圈输入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时,额定功率为10W的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已知灯泡的电阻为40Ω,图中电压表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压器输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20sinπt(V)B.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C.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1∶1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110W17.如图所示,ac和bd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平分线,O为正方形的中心.现在a,b,c三点分别放上电荷量相等的三个正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点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于ac由d指向OB.从O到d电势逐渐升高C.将b点的电荷移到O点时,d点的电场强度变小D.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由O移到d,该电荷的电势能逐渐减小18.“”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19.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的斜边AB是由AP和PB两个不同材料的面拼接而成,P为两面交点,且BP>AP.将OB边水平放置,让小物块从A滑到B;然后将OA边水平放置,再让小物块从B滑到A,小物块两次滑动均由静止开始,且经过P点的时间相同.物块与AP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与PB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B;滑到底部所用的总时间分别是tAB和tB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面与小物块间的摩擦因数μA<μBB.两次滑动中物块到达底端速度相等C.两次滑动中物块到达P点速度相等D.两次滑动中物块到达底端总时间tAB>tBA20.如图所示,光滑的长直金属杆上套两个金属环与一个完整正弦图像的金属导线ab连接,其余部分未与杆接触.杆电阻不计,导线电阻为R,ab间距离为2L,导线组成的正弦图形顶部或底部到杆距离都是d,在导线和杆平面内有一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宽度为L,磁感应强度为B,现在外力F作用下导线沿杆以恒定的速度v向右运动,t=0时刻导线从O点进入磁场,直到全部穿过的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或外力F所做的功为()A.非正弦交变电流B.正弦交变电流C.外力做功为D.外力做功为21.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连接的物块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和2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沿斜面方向的恒力拉物块A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当B刚离开C时,A的速度为v,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a,则()A.从静止到B刚离开C的过程中,A发生的位移为B.从静止到B刚离开C的过程中,重力对A做的功为-C.B刚离开C时,恒力对A做功的功率为(mgsinθ+ma)vD.当A的速度达到最大时,B的加速度大小为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7分)22.(6分)在水平固定的长木板上,小明用物体A,B分别探究了加速度随着外力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