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2.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表物质性状、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植被状况来影响水土流失。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源头地区——山区——侵蚀和淤积;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关联分析如下: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黄土土壤特性: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②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③地形地质: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④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人为原因: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点睛】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工程措施A 固沟工程、B 护坡工程、C 保塬工程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等生物措施不适宜耕种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主题六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① 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开发”——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促进更新② 非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利用”——节约和综合利用,寻找新的代替品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人口压力、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消耗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原因是: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