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湿地专题1.湿地的概念: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它一种广义的定义。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湿地的类型:1.浅海水域及海岸湿地;2.河流湿地;3.湖泊湿地; 4.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5.人工湿地(池塘、灌溉地、运河、水库)2.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为因素 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4.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保护水源和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5 .湿地的保护措施 (1)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 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 营造有利于湿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