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天天练(三)1.(2015太原市一模)用图(a)“”“”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有两个巧妙的设计,一是要求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质量之和;“”二是对小车要进行平衡摩擦力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要求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质量之和的目的是.(2)“”对小车进行平衡摩擦力操作时,下列必须进行的是(填字母序号).A.取下砂和砂桶B.在空砂桶的牵引下,轻推一下小车,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速运动时,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断开D.把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适当高度(3)在满足实验条件下,某同学得到了如图(b)的图线(M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图线在纵轴上截距不为零的原因是.2.(2015河南省郑州市三模)现有一只量程为0~3mA、内阻约为100Ω的灵敏电流表(表头).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它的内阻,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实验室提供的器材除电源(电动势为2V,内阻不计)、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开关和若干导线外,还有多个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可供选择(如下表).A.滑动变阻器R1(0~5Ω,1A)D.定值电阻R01(阻值为200Ω)B.滑动变阻器R2(0~220Ω,0.5A)E.定值电阻R02(阻值为25Ω)C.滑动变阻器R3(0~1750Ω,0.1A)F.定值电阻R03(阻值为5Ω)(1)按照实验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如图(乙)所示的方框中完成实物图连接(部分导线已画出).(2)连接好电路之后,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操作:第一,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零;第二,闭合开关S,将滑片缓慢左移,使灵敏电流表满偏;第三,保持滑片不动(可认为a,b间电压不变),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灵敏电流表的示数恰好为满刻度的.若此时电阻箱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灵敏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Rg为Ω.(3)为较好地完成实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分别为和(填表格中器材前的字母).(4)要临时把该灵敏电流表改装成3.0V量程的电压表使用,则应将其与电阻箱(填“”“”串联或并联),并把电阻箱的电阻值调为Ω.3.(2015宝鸡三检)某同学在科普读物上看到:“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从伸长量为x到恢复原长过程中,弹力做的功W=kx2”.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A.将一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地固定一刻度尺,当弹簧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时其上端在刻度尺上对应的示数为x1,如图(甲)所示.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弹簧上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时,弹簧上端在刻度尺上对应的示数为x2,如图(乙)所示.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C.把实验桌放到弹簧附近,将一端带有定滑轮、两端装有光电门的长木板放在桌面上,使滑轮正好在弹簧的正上方,用垫块垫起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如图(丙)所示(未放小车时).D.用天平测得小车(带有遮光条)的质量为M,用游标卡尺测遮光条宽度d的结果如图(丁)所示,则d=mm.E.打开光电门的开关,让小车从光电门的上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向下运动(未连弹簧),测得小车通过光电门A和B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改变垫块的位置,重复调节,直到Δt1=Δt2时保持木板和垫块的位置不变.F.用细绳通过滑轮将弹簧和小车相连,将小车拉到光电门B的上方某处,此时弹簧上端在刻度尺上对应的示数为x3,已知(x3-x1)小于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如图(丙)所示.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得小车通过光电门A和B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k(x3-x1)2=(用实验中测量的符号表示),就验证了W=kx2的结论.实验题天天练(三)1.解析:(1)实验中要求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质量之和,其目的是使绳中的拉力(近似)等于砂和砂桶重力之和,即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近似)等于砂和砂桶重力之和.(2)平衡摩擦力时,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没有定滑轮的一端把长木板垫起适当角度,细绳的另一端不能悬挂砂和砂桶,轻推一下小车,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D正确.(3)图线在纵轴上截距不为零相当于在没有施加拉力的情况下,小车具有加速度,说明长木板倾角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答案:(1)绳中的拉力(近似)等于砂和砂桶重力之和(2)AD(3)平衡摩擦力过度2.解析:(1)根据原理图可得出对应的实物图,如图所示;(2)由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可得R=(1×100+2×1+5×0.1)Ω=102.5Ω.(3)为较好完成实验,因滑动变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