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阶段总结一、天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解决天体运动的基本思路(1)将天体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2)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合适的表达式=m=mω2r=mr。(3)关于地球卫星的问题,有时还会应用 GM=gR2做代换。[例 1] 我国成功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三号”,该卫星在环月圆轨道绕行 n 圈所用的时间为t,月球半径为 R0,月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 g0。(1)请推导出“嫦娥三号”卫星离月球表面高度的表达式;(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为=4,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6,试求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解析 (1)由题意知,“嫦娥三号”卫星的周期为 T=设卫星离月球表面的高度为 h,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R0+h)又 G=m′g0联立解得 h=-R0(2)设星球的密度为 ρ,由 G=m′g 得 GM=gR2ρ==联立解得 ρ=设地球、月球的密度分别为 ρ0、ρ1,则=将=4,=6 代入上式,解得 ρ0∶ρ1=3∶2答案 (1)-R0 (2)3∶2[针对训练 1] (多选)土星的卫星众多,其中土卫五和土卫六的半径之比为,质量之比为,围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土卫五和土卫六的公转周期之比为B.土星对土卫五和土卫六的万有引力之比为C.土卫五和土卫六的公转速度之比为D.土卫五和土卫六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解析 根据公式 G=mr 得 T=,所以==,A 正确;根据公式 F=G 可得=,B 错误;由公式G=m 得 v=,所以==,C 正确;根据黄金代换公式 gR2=Gm 可得 g=,所以=,D 正确。答案 ACD二、人造卫星稳定运行量、各运动参量的分析由=ma=m=mω2r=mr 得a=,v=,ω=,T=2π,即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大,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均减小,周期增大。[例 2] 太阳系八大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可粗略地认为是圆,各行星的半径、日星距离和质量如下表所示:行星名称星球半径/106 m日星距离/1011 m质量/1024 kg水星2.440.580.33金星6.051.084.87地球6.381.506.00火星3.402.280.64木星71.47.781 900土星60.2714.29569天王星25.5628.7186.8海王星24.7545.04102则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海王星的圆周运动速率最大B.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的圆周运动周期最大C.若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1 年,万有引力常量 G=6.67×10-11 N·m2/kg2,再利用地球和太阳间的距离,则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D.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