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培训中心的腐败浪费”问题 ?更新时间:2014 年 06 月 25 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时事评论背景: 选址在海滨、湖边和山脚下,功能集餐饮、娱乐与培训为一体,一些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自建的培训中心,近期以来引发舆论关注。人们被培训中心的气派所惊呆,不免会问一句:这些豪华培训中心,究竟要培训些什么?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培训中心的腐败浪费”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豪华培训中心腐败浪费的背后,是财务管理的漏洞、是政企不分的病灶、是计划经济的残留。 虽然不全是高大上,培训中心的“异化”却并不罕见。说是培训,大把时间用在了桑拿 、美容、打保龄球上;组织学习,发的却是消费购物卡,花费计入会议成本……不仅如此,不少培训中心一年 365 天,培训是“偶尔”的功能,娱乐成“平常”的状态,完全丧失了本意;不仅如此,这些不挂星的“星级宾馆”,还成为请客应酬、权钱交易的场所,以及一些单位隐蔽的“小金库”,既助长了不正之风,也埋下了腐败隐患。 从治理“舌尖上的腐败”,到狠刹“会所中的歪风”,中央反四风、反腐败视野不断拓展,从台前延伸到幕后,从明处搜索向暗处。在此背景下,培训中心成为又一个被照亮的死角。杜绝度假式培训、扫除福利式后花园,对培训中心来一次大清理、大整顿,这应该纳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内容,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举措。 事实上,对于培训中心的种种乱象,这些年也曾有过不少颇具声势的“清理风暴”,出台过相关政策性文件,比如《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等等。然而,许多培训中心要么是打擦边球,要么是变身隐形,“风过又回头”,功能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