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卷(三)(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小题,共36分)1“”.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涉及特异性的是()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B.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C.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的表达过程D.体液中溶菌酶抵抗抗原入侵的过程解析选项A,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涉及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特异性地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选项B,结核杆菌侵入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涉及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选项C,基因的表达涉及转录和翻译过程,翻译过程涉及tRNA与相关氨基酸的特异性结合,反密码子与相关密码子的特异性结合等。选项D,体液中的溶菌酶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不具有特异性,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答案D2.下列生理活动中只发生在细胞内液的是()A.人成熟红细胞的呼吸B.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C.脊蛙神经递质的传递D.人体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解析选项A,人的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液,故A正确。选项B,质壁分离现象主要指成熟植物细胞液泡内细胞液含量变化的过程,故B错。选项C,神经递质的传递发生在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细胞外液),故C错。选项D,人体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的过程,与细胞内液、细胞核、细胞器和细胞膜都有关系,故D错。答案A3.如图是某细胞经某种实验处理后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适合用来观察线粒体B.图中①处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⑥处溶液的浓度C.若①处的体积继续增大,则⑥处的溶液浓度将会降低D.该实验结果表明原生质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解析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图示细胞中绿色的叶绿体会干扰对“”染色后的线粒体的观察,因此该细胞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不适合用来观察线粒体,A项错误。由图示细胞状态可知,该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的某时刻,此时①处溶液浓度大于⑥处溶液浓度;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后复原过程中的某时刻,此时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⑥处溶液浓度;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后的动态平衡状态,此时①处溶液浓度等于⑥处溶液浓度,B项错误。若①处体积继续增大,则⑥处细胞液将继续失水而导致溶液浓度继续增大,C项错误。答案D4.如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条件反射B.刺激图中Ⅱ处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Ⅲ处双向传导C.膝跳反射的效应器仅指图中的屈肌D.当图中Ⅰ处兴奋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解析敲击Ⅱ处会产生膝跳反射,而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选项错误。刺激图中Ⅱ处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Ⅲ处是单向传导的,B选项错误。膝跳反射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和伸肌,C选项错误。图中Ⅰ处兴奋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选项正确。答案D5“”.染色是生物学实“”验中会用到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关于染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可分别鉴定脂肪、蛋白质的存在B“”.用台盼蓝染液进行染色排除,可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C.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时可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探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情况,可用斐林试剂来检验解析选项D,探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情况,每一组实验实验前后应保持温度不变,应使用碘液来检验实验后淀粉的有无,而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是否生成了还原糖,因为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要加热,这会改变反应进程中温度的一致性,D错误。答案D6.研究表明,糖尿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等。引发Ⅰ型糖尿病的常见病因有患者体内产生的ICA(抗胰岛细胞抗体)能破坏胰岛B细胞,从而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发Ⅱ型糖尿病的常见病因有:(1)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此时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含量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2)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有胰岛素作用受损)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