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科学记数法 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5 有理数的乘方第 3 课时,内容包括科学记数法.2.内容解析科学记数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乘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尤其是大数)相关的一节数学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现实宏观世界中的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他们能够对较大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另一方面要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基本要领和方法,了解科学记数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今后学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微观世界中较小的数奠定基础.《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强调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大数将在近似数和其它学科如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经常应用.通过用科学记数法方便、简洁地表示大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教材先引导学生观察 10 的正整数次幂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后,再给出利用 10 的正整数次幂来表示绝对值大于 10 的较大的数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整数的位数与 10 的指数的关系,从而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的方法.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 10 的数.2.目标解析科学记数法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记数方法,特别对表示绝对值大于 10 的大数或小于 1 的很小的数,不仅书写简短,而且便于识读.七年级上册学习的科学记数法主要表示绝对值大于 10 的大数.对于绝对值小于 1 的很小的数,将在整式的乘除法运算中学习.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科学记数法的教学中,应该先引导学生观察 10 的正整数次幂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后再给出利用 10 的正整数次幂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的方法,关键是准确写出 10 的指数,学生在观察时,不一定都能自主顺利地得出整数的位数与 10 的指数的关系,这一点在逆向应用时,即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还原时体现得更为明显.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来的数.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动: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若干现实生活中的大数:太阳的半径约 696000 km;光速约 300000000 m/s;世界总人口数约为 7 000 000 000 人; 大气中的...